基数效用导致4月份CPI同比涨幅仅为0.1%,预计下半年通胀将温和上升。目前物价分化,不是普遍下跌,服务消费明显回升,服务涨价好于商品价格。“记者袁昕
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,4月份,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0.1%,涨幅比上月回落0.6个百分点,创2021年3月以来新低;工业品出厂价格(PPI)同比下降3.6%,降幅比上月扩大1.1个百分点,为2020年6月以来最大降幅。CPI和PPI同比增速均低于预期。数据公布前,本网收集的7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,3月份,CPI同比增长0.3%,PPI同比下降3.4%。东方金诚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对本网表示,4月份CPI较去年同期继续回落,是因为去年同期物价基数较高,当月对CPI影响较大的主要商品价格多为弱势。“虽然市场消费需求有所回升,但在高供给背景下,猪价环比略有下降。此外,去年同期基数略有上升,猪价同比涨幅有所收窄。此外,随着气温升高,蔬菜供应增加,蔬菜价格快速下跌。此外,去年同期蔬菜价格基数较高,当月蔬菜价格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。”他说。非食品价格方面,王庆表示,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,4月份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和下调一次,价格总水平与上月相比变化不大。但去年同期俄乌冲突爆发后,国内成品油价格基数持续走高,导致今年4月成品油价格同比进一步下跌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CPI同比中间,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.0%,涨幅比上月回落0.4个百分点。其中,猪肉价格上涨4.0%,比上月回落5.6个百分点;蔬菜价格下降13.5%,比上月回落2.4个百分点。在非食品产品中,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10.6%和11.5%,降幅比上月分别扩大4.0和4.2个百分点。截至4月份,CPI同比涨幅已连续3个月回落,令市场担忧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通缩风险。不过,多数分析师认为,目前的物价下跌不具有可持续性和普遍性,通货紧缩的可能性不大。“在整体经济复苏期间,持续通缩的风险很小。”王庆表示,“随着居民消费的进一步修复和去年同期高基数效用的减弱,预计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将温和上涨。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4月份,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.7%,涨幅与3月份持平。非食品中,服务价格同比上涨1.0%,涨幅比上月扩大0.2个百分点。其中,旅游服务恢复良好,机票、酒店住宿、旅游和交通租赁费价格上涨7.2%-28.7%。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本网表示,目前的物价形势和经济形势明显不同于“通缩”。第一,目前CPI和PPI的下行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造成的,预计5月份以后会有所反弹。第二,目前的价格波动不是一般的下跌。疫情限制解除后,可以看到服务消费明显回升,服务价格涨幅好于商品价格。此外,他还表示,当前经济处于持续复苏而非衰退状态,正在从疫情模式回归市场经济模式。服务业尤其是餐饮恢复较快,工业增加值、消费、投资表现也不错。另一方面,王庆等分析人士表示,短期内核心CPI可能维持在1%左右的较低水平,这意味着无论美联储短期内如何调整货币政策收紧的节奏,中国货币政策都有足够的条件保持独立性,必要时可以在稳增长的方向适度发力。相对于CPI,PPI确实处于通缩状态,PPI已经连续7个月为负。分析师表示,这主要是由于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国际原油和国内煤炭等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。2021年中国PPI同比上涨8.1%,2022年上半年同比上涨7.7%。因此,他们预测未来两个月PPI同比仍将为负。随着下半年基数效用的逐渐减弱,PPI同比有望转正,全年累计涨幅可能在1%左右。财新研究院副院长吴朝明表示,从同比来看,PPI将在二季度见底。基建需求的释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工业品价格,但房地产的负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。此外,受高基数和地缘政治风险影响,上半年原油价格同比跌幅可能继续扩大,对PPI形成打压。“虽然PPI已经半年多处于通缩状态,但这是建立在2021年和去年上半年国际原油、国内煤炭等上游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基础上的。目前原油、煤炭价格的绝对水平仍处于高位,PPI转为通缩,实际上会减轻中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,有利于经济复苏。”王庆说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4月份,主要行业中,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16.3%,降幅扩大0.6个百分点。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13.6%,降幅扩大2.6个百分点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下降9.3%,降幅扩大6.1个百分点;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下降8.6%,降幅扩大0.6个百分点。"